2013年1月27日 星期日

公佈去年1.86萬伙 實際僅1.6萬伙 住宅施工量 政府報大數




政府經過逾兩年的主動推地後,其公佈去年施工量的私人住宅量雖達1.86萬伙,為12年來新高,但截至去年底止的未售供應量,仍較每年2萬伙的供應目標或市場可接受需求量少逾16%;加上施工量多年來「報大數」,去年實際施工量只1.6萬伙,故實際供應比表面數字更少,業界預期三年內也難達標。
記者:林志光 程俊華
據運輸及房屋局統計數字顯示,於去年開始地基工程,及鐵路物業上蓋工程的施工住宅量,達1.86萬伙,較前年1.03萬伙激增近80.6%。而去年止累積未售的落成及建築中、和未動工熟地所能提供的單位量,達6.7萬伙,為07年第3季後新高。該局發言人表示,該批單位可作為未來三至四年的一手私人住宅供應量,當中大約有4.21萬個為實用面積少於753方呎的中小型單位,約佔整體供應量63%。
另預計未來數月會再有多幅住宅用地轉為熟地,合共額外提供約9,000個單位,本年度賣地表中仍有23幅待售土地,合計可興建約5,400個單位,因此估計未來幾年的一手私人住宅單位的供應量應會繼續增加。

距離目標少逾三成

然而,以6.7萬伙計,即未來4年每年供應未夠1.675萬伙,跟目標仍差逾3,000伙。如以現時一般熟地由出售至落成,實際需時約5年時間,即平均每年供應更少逾三成。
另外,從政府提供的施工量數字,因未反映發展商曾修改建築設計,更出現多年報大數現象,如去年的1.86萬伙,實際施工量只1.6萬伙,少2,600伙,差幅約14%;前年也少約1,300伙。再翻查04年至去年的相關數字,便發現施工量少約6,000至8,700伙。因此,未來供應會更少,況且發展商能全權掌控銷售速度,政府極難掌握實際供應。

發展商主宰推盤量

韋堅信測量師行估值董事林晉超指出,全年動工量升至1.86萬伙,「雖然仍然追緊,但仲未夠2萬伙」。由取得地皮、發展至賣樓隨時要2至3年時間,故相信在2015前落成量都不會足夠2萬伙。
再者,發展商發展地皮後有自己發展的模式,施工步伐可快可慢,賣樓花時又可分階段「唧牙膏式」推盤或留待現樓才賣,故真正推出供應市場的單位會更加少。儘管供求緊張或因施工量回升而拉近,但短期內供應仍難大增,樓價易升難跌。
會德豐(020)黃光耀昨日出席公開活動後表示,相信市場仍在消化施政報告及「雙辣招」的影響,暫時樓價平穩,他認為以往建屋量只有約七八千個,供應太少,市民「怕無樓買」才會急於入市,他相信未來供應量持續增加。

私樓一手供應 政府冇話事權

項目施工:發展商由取得項目發展權,至申請施工紙,動輒可長達兩年,影響項目動工速度及日後出售進度。
申請預售:雖然預售樓花期達20個月,但申請預售樓花同意書主導權在發展商,遞交申請預售速度,足以影響樓花供應。
推售樓盤:各財團及發展商推售樓盤策略不一,每次出售,多以「唧牙膏」方式推售,因應市況控制推售單位多寡。

日日出口術都無用, 係有就有, 無就無, 而家講係一座座building呀, 唔通CY可以變幾幢出來? 不過都係個句, 有自住需要, 計好條數就去馬, 至於投資........, 有實力就無所謂, 但係見人買你又買怕執輸的話, 就真係U諗U喇。

2013年1月17日 星期四

德運金回國需七年



蘋果日報

德國國內近期不斷有政客質疑黃金儲備儲存在海外是不安全,德國央行去年11月曾闢謠,表示對美國聯儲局有信心,認為黃金儲備非常安全。不過新年伊始,德國央行便立刻轉軚,宣佈將於2020年前,從紐約聯儲銀行金庫調回300噸黃金;而荷蘭亦有黨派要求政府將海外的黃金儲備調回本土。
德國央行表示,預期於2020年,德國的黃金儲備當中,有一半將會儲存在德國本土。現時存放在紐約聯儲銀行的黃金儲備佔整體儲備45%,未來七年將下降至37%;放在倫敦的英倫銀行的黃金則維持佔整體比率13%不變。除紐約外,現時存放在法國央行的374噸黃金亦會全數調回德國。

荷蘭政府擬跟隨

德國央行解釋指,調回黃金目的在於建構本土信心及方便黃金交易。自歐元區成立後,德國及法國均使用歐元為國家貨幣,因此德國央行毋須依賴巴黎進行黃金外滙交易,加上德國央行金庫有空間,因此黃金儲備可運回本土。
另荷蘭媒體報道,荷蘭基督教民主黨已提出要求荷蘭政府將外黃金儲備調回本土。荷蘭政府現有612噸黃金儲備,為全球10大黃金儲備國之一,該國的黃金主要儲存在美國、加拿大及英國,只有約10%存放在阿姆斯特丹。


好明顯, 家陣美國已經唔係一個可以信賴的國家, 引申而言, 美元仲係唔係咁可靠呢?

2013年1月14日 星期一

租約逐月簽紫羅蘭書局結業

租約逐月簽紫羅蘭書局結業

租金不斷升,小店難捱,新一年到臨不久,本港多間老字號書店迎接結業前的最後時光。在美孚新根十年、由詩人打理的紫羅蘭書店,因業主把改為續租方式為「一月一簽」,擔心隨時加租或被迫遷,將於下周日(二十日)結業。

「這相信是我派出的最後一張『紫羅蘭』的卡片了。」老字號的紫羅蘭書店負責人王敏說。身為詩人的他,由愛書惜書到投身書店一行,自二○○三年紫羅蘭開業以來一直打拼,不經不覺已是十年光景。

「約三個月前,業主留下一份新租約,指要改變續約形式,要一個月續一次約,我們覺得很不穩定,擔心隨時加租或要搬,所以結業。」他指,結業後不會「東山再起」,因舖位難求,加上另覓新舖等於要「由頭來過」,重新建立讀者群,不是易事。

紫 羅蘭的書客除了文人雅士,還有一班美孚街坊,不少人均感可惜。「我們在社區根,見住班街坊成長,有來買書的小孩轉眼間就變了少年了,有時有常來的老人家忽然不再來了,我又覺感傷。」至於王敏,他坦言,最感傷的已淡去,「有始就有終,我四十歲承受得起改變。」
租金升幅達三成

書店林立的旺角區及銅鑼灣區,因租金飆升,亦將掀起結業潮。位於旺角的榆林書店傳因租金由二萬升至三萬,亦將結業。榆林書店總經理徐美玲指,仍在跟業主商討租約,不便回應。位於駱克道的銅鑼灣書店,亦因租金升達三成,五百多方呎舖月租逾四萬,老闆林榮基無奈地說,最多只能捱多兩年。

美聯集團董事總經理黃子華指,旺角西洋菜街的樓上舖租金升幅由六至八成到逾倍,月租四至八萬不等,傳統二樓書店現時要競爭的租客,是不能在地舖生存的時裝店,估計未來二樓書店要遷至二、三線樓上舖;銅鑼灣利園山道樓上舖一個月租十四萬的髮型屋,最近業主轉租予一連鎖眼鏡店,月租高達三十萬元。

頭條日報 14/1/201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