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月27日 星期日

公佈去年1.86萬伙 實際僅1.6萬伙 住宅施工量 政府報大數




政府經過逾兩年的主動推地後,其公佈去年施工量的私人住宅量雖達1.86萬伙,為12年來新高,但截至去年底止的未售供應量,仍較每年2萬伙的供應目標或市場可接受需求量少逾16%;加上施工量多年來「報大數」,去年實際施工量只1.6萬伙,故實際供應比表面數字更少,業界預期三年內也難達標。
記者:林志光 程俊華
據運輸及房屋局統計數字顯示,於去年開始地基工程,及鐵路物業上蓋工程的施工住宅量,達1.86萬伙,較前年1.03萬伙激增近80.6%。而去年止累積未售的落成及建築中、和未動工熟地所能提供的單位量,達6.7萬伙,為07年第3季後新高。該局發言人表示,該批單位可作為未來三至四年的一手私人住宅供應量,當中大約有4.21萬個為實用面積少於753方呎的中小型單位,約佔整體供應量63%。
另預計未來數月會再有多幅住宅用地轉為熟地,合共額外提供約9,000個單位,本年度賣地表中仍有23幅待售土地,合計可興建約5,400個單位,因此估計未來幾年的一手私人住宅單位的供應量應會繼續增加。

距離目標少逾三成

然而,以6.7萬伙計,即未來4年每年供應未夠1.675萬伙,跟目標仍差逾3,000伙。如以現時一般熟地由出售至落成,實際需時約5年時間,即平均每年供應更少逾三成。
另外,從政府提供的施工量數字,因未反映發展商曾修改建築設計,更出現多年報大數現象,如去年的1.86萬伙,實際施工量只1.6萬伙,少2,600伙,差幅約14%;前年也少約1,300伙。再翻查04年至去年的相關數字,便發現施工量少約6,000至8,700伙。因此,未來供應會更少,況且發展商能全權掌控銷售速度,政府極難掌握實際供應。

發展商主宰推盤量

韋堅信測量師行估值董事林晉超指出,全年動工量升至1.86萬伙,「雖然仍然追緊,但仲未夠2萬伙」。由取得地皮、發展至賣樓隨時要2至3年時間,故相信在2015前落成量都不會足夠2萬伙。
再者,發展商發展地皮後有自己發展的模式,施工步伐可快可慢,賣樓花時又可分階段「唧牙膏式」推盤或留待現樓才賣,故真正推出供應市場的單位會更加少。儘管供求緊張或因施工量回升而拉近,但短期內供應仍難大增,樓價易升難跌。
會德豐(020)黃光耀昨日出席公開活動後表示,相信市場仍在消化施政報告及「雙辣招」的影響,暫時樓價平穩,他認為以往建屋量只有約七八千個,供應太少,市民「怕無樓買」才會急於入市,他相信未來供應量持續增加。

私樓一手供應 政府冇話事權

項目施工:發展商由取得項目發展權,至申請施工紙,動輒可長達兩年,影響項目動工速度及日後出售進度。
申請預售:雖然預售樓花期達20個月,但申請預售樓花同意書主導權在發展商,遞交申請預售速度,足以影響樓花供應。
推售樓盤:各財團及發展商推售樓盤策略不一,每次出售,多以「唧牙膏」方式推售,因應市況控制推售單位多寡。

日日出口術都無用, 係有就有, 無就無, 而家講係一座座building呀, 唔通CY可以變幾幢出來? 不過都係個句, 有自住需要, 計好條數就去馬, 至於投資........, 有實力就無所謂, 但係見人買你又買怕執輸的話, 就真係U諗U喇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